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预算评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栏目>中国财经报有奖征文集锦专题>征文集锦

精细化管理“责任田”

——记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上)
蔡劲松

 

中国财经报 2009-05-26 00:00:49

体现专业性、公正性和服务性

“真没想到,他们的评审不但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服务还是免费的。”谈到与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打交道的感受和评价,安徽省林业厅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处处长齐新深为感慨。

齐新所感慨的是“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项目。

“那是个非常复杂的项目。按规定,早就应该由国家林业局验收,但是由于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中出现较大变化,验收难度极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找到评审中心,没想到他们没说二话,很快就开展评审。”齐新回忆,那是在2007年夏季,天气酷热,但大到房屋设备,小到水管,评审人员都是一件件实地审查。实验室的4000多个烧杯都是一个个数,种下的树苗也是一棵棵数。财政评审中心不止是找到问题,还主动将服务融入评审中,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真正体现了公正性、权威性和服务性。“评审报告中体现的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是这个项目最终通过验收的最重要条件。”

其实类似这样的“没想到”,在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项目评审中不胜枚举。对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朱旭初研究员总结道,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8年来,坚持以评审质量为生命线,以效能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评审中坚持投资项目预决算评审和绩效评价“两轮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审追求的“最佳状态”不是审减

财政投资评审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审减额。但是安徽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所追求的评审“最佳状态”是:能够与建设单位共同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

对此,安徽省商务厅规划财务处江洪有切身体会。从2005年举办“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开始,每年一届的大会,都让她与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作为牵头承办单位,安徽省商务厅对规范、透明用好“徽商大会”的财政性资金,并达到节俭和办好大会的效果,承受着许多压力。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入驻评审点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前后审查了几千张财务凭证,就连住宿单据也都是一张张到酒店核实,采购的花卉等也都仔细逐项核实。

江洪对记者介绍,财政投资评审与别的审计确实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用制度来规范,与行政管理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是将“关口前移”。即便是在评审中出现意见不一致,财政评审中心也能够以理服人。

江洪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同志大多是财务和造价方面的专家,对政策和制度的掌握很准。因此他们以后在管理方面出现不清楚的问题,都是找中心咨询,对方再忙,也会给他们解答。“说实话,这种评审方式,实际上是减轻了我们承办单位的压力。我非常喜欢这种模式。”

为什么会让被评审单位“喜欢这种模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在财政投资项目概算、预算、决算评审中诠释了一种新的理念,即投资评审从本质上是政府投资控制体系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政府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控制”,所抑制的是“投资冲动”。因此,当项目单位自己管理的项目与评审要求不契合时,评审机构的职责就是“监督政府投资的合规”。而与被评审单位在评审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就需要从制度层面“找到工作阻力最小的平衡点”。

正是因为安徽评审中心有这样的理念支撑,8年来,大到投资过亿乃至二十多亿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小到十几二十万元的零星维修改造项目,中心都秉承“以质量为生命”的理念,深入建设现场,详审细算,严把投资控制关。长江干堤、治淮工程、高速公路、国债项目、办公用房、公用设施都留下了评审人员的足迹和汗水。截至2008年底,中心共评审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预算项目149个,评审投资192.21亿元,审减17.96亿元;评审决算项目297个,评审投资173.26亿元,审减12.60亿元,不但取得了节支增效的显著业绩,而且找到了财政评审的“最佳状态”——能够与建设单位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

“关口前移”,促进预算管理

“关口前移”是财政部门控制项目投资的最有效的手段,安徽省从合理调度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的角度出发,采用深入调研、提前介入、事中评审等多种方式,加强预算管理。

作为横跨江淮的水利大省,安徽省财政十分重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2000-2008年省级累计投入64.93亿元,重点支持治淮骨干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涉及具体项目900多个,水利项目评审任务十分繁重。评审中心与有关水利建设单位积极配合,对水利项目评审取得很好的效果,审减投资近9亿元,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也得到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好评。

几年来,安徽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还配合预算处、行政处等业务处室对拟列入部门预算及预算追加的6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审,平均审减率近20%,有的项目超过50%,减少预算资金安排6000多万元,节支效果十分显著。在此过程中,还总结出政策性评审、工程造价评审和财政财务评审“三条主线覆盖制”、“组长负责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走上了规范评审之路。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09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