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评审动态2023-7
【编者按】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是部门预算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重要支撑。近些年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在全面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进展和预算管理改革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近期,为积极落实部中心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我们采用收集资料、现场座谈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收集、汇总了部分省级财政部门开展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成效及经验。现节选北京、陕西、山西和河南等省级财政部门开展项目支出标准建设的经验做法,编辑为《财政预算评审动态》,将从第7期陆续印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评审一类项目 规范一类支出 制定一类标准
——北京市财政局预算评审中心经验做法分享
近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预算评审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坚持“评审一类项目,规范一类支出,制定一类标准”的工作目标,主动对接预算管理处室及部门预算单位,明确支出标准测算方向、领域,持续推进项目支出标准测算应用,有效提高了预算编报效率及精准性。自2019年以来,已完成15项标准应用于预算管理,标准制定涉及城市运行维护和服务保障等多个领域。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职责分工清晰明确
北京市财政局对项目支出标准化建设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具体分工如下:预算处负责统筹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处室负责与项目单位协商拟定具体定额项目,将定额标准应用于部门预算编制及审核中;跟踪定额标准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评审中心负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预算管理处室共同确定具体定额项目;牵头组建定额标准测算工作组及专项小组;进行定额标准测算,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会同预算管理处室将定额标准报预算处进行审核;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定期维护好项目定额标准。此外,根据预算处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要求,评审中心积极与预算编审中心联合拟对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定额标准进行维护调整测算。
二、流程运作合理有序
北京市财政局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工作近年来能够有序推进,关键之一是这项工作的流程较为合理。具体流程如下:一是各预算管理处室与项目单位协商拟定具体项目通过相关信息化平台送评审中心实施测算或评审。二是评审中心根据预算管理处室和项目单位的业务管理需求,牵头组建定额标准测算工作组及专项小组,采用项目负责制的方式开展支出标准测算工作。即由评审中心具体承担人员负责前期项目基础情况的沟通了解、支出标准测算原则的拟定以及后续审核过程中问题把控,第三方工作人员协作进行量价计算基础工作。通过量价测算、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定额标准测算,形成支出标准成果反馈预算管理处室适时发布。三是预算管理处室负责适时发布支出标准成果。定额支出标准发布后,将定额标准应用于部门预算编制及审核中,并跟踪定额标准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提出调整和优化需求,评审中心协助做好项目定额标准定期维护。有明确支出标准的项目,可不再实行预算评审,通过支出标准制定有效提高了预算编报效率及精准性。
三、政策课题紧密结合
评审中心坚持理论先导,紧跟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研究分析。一是与形势政策相融合。依据国务院、财政部及市财政局相关规定,研究起草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实施方案,对工作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作统一部署,加强标准建设的目的性、计划性。二是与课题研究相配合。对财政项目支出标准建设的内涵范围、基本原则、体系架构、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先后申请了“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标准研究”、“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方法研究”两个课题,通过梳理分析评审项目历史数据,研究提出项目支出标准框架,厘清项目支出内涵外延,为下一步同类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四、规范标准注重管理
注重规范标准评审管理,进一步建立支出标准测算的有效工作模式。一是成立标准工作组。针对每个项目,成立由评审中心、预算管理处室、主管部门、项目单位成员组成的标准工作组,开展标准的框架设置、原则研讨等工作,由评审中心负责标准测算。二是细化标准评审原则。标准编制过程中,坚持经济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充分考虑流程再造、资源整合、技术进步等因素,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总体水平、北京市财力状况以及预算安排情况相衔接,标准编制在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基础上进行。三是动态关注应用情况。成熟的标准及时予以公开,全面应用到预算编制、评审、绩效管理全过程,并接受外部监督,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同时结合标准应用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以促进标准的合理性、规范性。四是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北京市区两级评审系统在支出标准建设中的协同配合,研究与区评审力量一同开展标准测算,拓展支出标准建设路径。充分发挥市、区评审标准交流平台作用,动态分享评审测算成果,推进了标准制定资源共享。
五、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评审中心坚持贯彻标准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按照“评审一类项目,规范一类支出,制定一类标准”的工作目标,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支出标准评审范围。一是标准选取结合实际。在用的已制定支出标准,既有以单个部门使用为主的,又有以行业系统使用为主的,还有基于某类共同性质的工作跨部门使用的。二是标准评审选择方法灵活。根据项目的适用范围、实施内容及支出管理实际,灵活选用案卷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等测算方法,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可用的项目支出标准。收集项目单位评审资料、分析历史评审数据;现场踏勘实地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调取相关经费账目等,分析项目支出定额影响因素;参考行业标准,对比实际执行情况;聘请专家咨询论证,确保支出标准测算的专业性。
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 推进支出标准建设显成效
——陕西省预算资金评审中心经验做法分享
为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陕西省财政厅高度重视省级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并专门成立了省级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专班。经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制定,目前陕西省省级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已制定7大类107 项支出标准,标准涵盖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资产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三保”支出等方面。2022年,省财政厅印发了《陕西省2022年度省级财政支出标准汇编》,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促进预算管理加强和预算编制规范。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厅党组高度重视,搭建专班组织高效
陕西省财政厅党组高度重视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工作,为建立健全省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部门预算支出标准化管理,建立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适应的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修订及时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积极全面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工作。自2016年,省财政厅即启动省级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建立了分经济科目的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支出标准以及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因公出国经费、公车购置、资产购置等其他基本支出单项标准,基本实现了基本支出预算标准化。2020年,启动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试点工作,拟定了物业管理费、办公场所租赁费两项通用项目支出标准,并应用于2021年省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2021年,省财政厅全面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部门预算支出标准化管理,陕西省财政厅专门成立了省级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工作专班由厅党组成员任组长,办公室设在预算处,由预算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工作专班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实行集中办公和分散办公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专班下设若干工作小组,主要包括:人员经费组。预算处牵头,成员包括预算处、综合处、社保处、行政处。主要负责梳理现行人员经费相关标准,对照近年预算编制情况,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分类,按照中央、省级工资政策完善定额项目。协调沟通省编办,完善省级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方式的核定工作流程。协调沟通省人社厅,完善省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工作流程。公用经费组。预算处牵头,成员包括预算处、各归口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完善公用经费标准项目分类及档次划分,对比分析公用经费预决算数据,调研不同类型单位实际支出情况,调整公用经费定额水平。通用项目组。预算处牵头,成员包括预算处、预算评审中心评审二处。主要负责核查分析已制定的物业管理、办公场所租赁项目支出标准应用情况,完善相关标准定额和系统功能设计。制定车辆租赁、人员劳务费用、购买服务、考试考务、大宗印刷、办公用房大型修缮等通用项目支出标准。专用项目组。各归口业务处室分别牵头,预算评审中心各处室配合。主要负责会同相关省级部门制定信息化运行维护、信息化建设及部门专用项目支出标准。资产配置组。资产处负责更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
二、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各方责任
2021年,制定《省级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财政厅各处室职责分工。预算处负责制定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会同相关业务处室拟定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工作计划;具体负责调整完善省级部门预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定额标准;配合相关处室完成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会同相关省级部门制定部门预算专用项目标准,配合预算处及预算评审中心完成相关标准制定工作。预算资金评审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具体负责制定部门预算通用项目支出标准,配合业务处室完成部门预算专用项目支出标准制定工作。
三、合理分类重点推进,嵌入系统拓宽覆盖
陕西省财政厅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64项,评审中心参与44项支出标准制定工作,其中通用标准24项,专用标准20项;组织完成制定支出标准20项,其中通用标准14项,专用标准6项。一是厘清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边界。为厘清省级部门预算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边界,陕西省财政厅结合单位实际,明确了17个日常公用经费分项标准,将省级各预算单位按职能分为“五大家”类、综合行政类、一般行政类、政法类、事业类5类;按单位性质和级次又将一般行政类和政法类各分为两档。同时,考虑托底人数、是否集中办公、驻地是否在西安市等因素,分类分档划定标准。针对文博、美术、档案以及部分公共区域较大的预算单位,实行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其他运转类项目中设置专有项目,依据面积、设备、安保等因素,测算运转支出规模。二是重点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陕西省财政厅进一步拓宽项目支出标准覆盖面,优化、丰富通用项目支出标准,填补了专用项目支出标准空白。制定物业管理服务费、陈列展览项目支出、省级考试考务费、大宗印刷项目支出、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等通用项目标准20项,食品抽检、省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科技馆运行维护、图书馆运行维护、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运维和质控等专用项目标准25项。三是梳理省级基本公共服务与县级“三保”支出事项清单。陕西省财政厅制定《陕西省省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情况统计表》,内容包含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现行支出标准及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等要素,共梳理出9类22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同时,依据财政部《2021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测算范围和标准》,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出陕西省县区“三保”保障清单,分为3部分共37项保障事项。其中,保基本民生22项、保工资12项、保运转3项,并逐项明确了国家支出标准、省级支出标准、各级财政分担比例、市县负担、受益群体等内容。四是强化支出标准与财政云系统融合应用。综合考虑已制定支出标准的要素、费用构成情况及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实际,优先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部分适用性广、标准构成要素简单的通用、专用项目支出标准嵌入财政云系统,应用于预算编制环节。后续将根据标准应用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及物价水平变动情况,对省级财政支出标准逐年进行修订、完善,并根据成熟情况,逐步嵌入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最终实现全省财政支出标准全覆盖。
四、注重数据手段专业,方法灵活实践检验
评审中心结合职责职能,在制定通用和专用支出标准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基础数据收集,对原始数据反复测算,并通过项目评审,不断验证完善相应支出标准。一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组织业务骨干赴财政部和兄弟省份学习、到市县和部门调研,学习借鉴外省先进经验。成立专题小组,组织行业专家咨询,根据标准内容积极赴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教育厅、省粮食局、西安市公用事业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座谈,详细了解预算部门(单位)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了解相关政策制定文件,收集、整理相关项目基础资料。二是内外结合,制定标准。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调查资料,去粗取精,结合日常评审经验,借鉴兄弟省先进做法,认真研究制定支出标准。财政(包括评审中心)制定。即评审中心掌握基础资料比较齐全,在日常评审工作中已摸索出经验的部分,结合兄弟省市经验,由评审中心组织人员制定。内外协同制定。即对专业性较强的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在日常评审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指导,共同制定。委托制定。即对专业性较强且不经常发生的专用标准,因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数据整理,为确保标准的专业化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制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紧紧依靠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协会,积极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搜集原始数据反复测算,以近三年的支出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结合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制定完成。三是座谈调研,开展论证。对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进行研究论证,组织专家及有关单位听取编制情况汇报,就制定方法、数据来源、测算过程以及制定的标准展开讨论,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四是实践检验,不断完善。标准制定、论证完成后,对其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进行验证完善。将制定的标准运用于日常项目评审工作中,通过对项目评审,与项目单位协商研究,检验标准制定的可行性、合理性;积极与相关预算部门(单位)对接,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支出标准;就制定的标准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支出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细化完善项目支出标准。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